曾几何时山东股票配资公司,平户岛是日本最重要的贸易桥头堡。不仅见证过一批批遣唐使杨帆西去,也是蒙古远征军和海贼王汪直的首选落脚点。直至地理大发现时代,还有幸成为葡萄牙人的早期进货市场。
然而,上述辉煌终在1561年戛然而止。随着宫前之变爆发,日本迎来历史上的首次成规模排外风波,顺便开启平户岛的下降螺旋。
位于九州西部的平户岛
早在1543年,几个葡萄牙冒险家搭乘中国帆船,因台风而漂流至九州海域。他们选择在名不见经传的种子岛登陆,立即靠火绳枪等新鲜事物引起本地大名注意。更为重要的是,传说中的日本列岛被悄然发现,成为亟待重点开发的新兴市场。
抵达种子岛的葡萄牙冒险家
此后,葡萄牙大帆船几乎每年都要从马六甲前往日本。起初是以舟山双屿或闽南浯屿为中转站,后来又辗转广东上川岛,才获得澳门作为稳固基地。落脚点也由西南外岛,推进至水深港阔、背靠传统航线的平户。除少量火器、盔甲外,大宗商品包括南洋香料,以及原产中国的生丝、瓷器。
日本浮世绘上的葡萄牙大帆船
当时,葡萄牙人已经察觉,日本物产与中国高度类似。因为缺乏中间商牟利,可以用低价大量收购丝绸等原材料,又能低位套现白银去广东兑换黄金。所以无惧路途遥远,纷纷找机会来寻求数倍利润。
日本通过南蛮贸易进口的胸甲和火枪
另一方面,控制平户岛的松浦氏家族,对这种突如其来的“南蛮贸易”充满兴趣。藩主松浦隆信为提高综合实力,对洋夷几乎来者不拒,甚至同意耶稣会在治下区域传教。结果仅数年时间,就在附近的生月岛和鹤岛发展出1400名信徒。一些传教士索性常驻下来,替代传统僧侣成为基层话事人。此举必然引起佛教徒抵制,导致双方关系日趋恶化,本地的下级武士亦是心怀不满。
统御平户岛的藩主松浦隆信
公元1561年盛夏,新一艘葡萄牙商船照例停靠平户。船员们将货物卸下,在本地神社门口的宫前广场摆摊。很快引来人群围观,包括藩主松浦氏的家臣、当地商人,以及更多纯看热闹的渔民。
日本浮世绘上的葡萄牙商人
不久,有个日本商人前来购买生丝,却被告知已有他人预付定金。可能是信仰问题积怨已久,又或许是按计划存心找茬,这个商人竟不依不饶的坚持“先到先得”原则。双方迅速由口角升级到相互推搡,进而拔刀相向,造成场面瞬间失控。
古代的日本商人往往离不开地方势力庇护
原本只是围观的武士迅速出手,带领愤怒群众发起围攻,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就占据场面主动。葡萄牙人没有携带火枪上岸,只有少数能用随身佩剑格挡攻击,被突如其来的围攻搞得十分狼狈。
下级武士带头对葡萄牙人发起围攻
等松浦氏的巡逻兵赶到,宫前广场已是血流满地。葡萄牙方面有3人被杀、11人受伤,其中就包括船长费尔南-德-索萨。他们的尸体都被当场扔进海里喂鱼,其他同伴则匆忙逃回船上寻觅武器。由于担心被更多人围攻,他们在当天夜里起锚,带着悲惨消息返回澳门。
巨大压力迫使葡萄牙帆船连夜逃回澳门
在日本自己的史料中,这场冲突被完全描绘成意外。例如带头打人的武士,原本是要制止冲突,因身份敏感、语言不通而造成更大误会。但却不能解释为何寻常商人也携带刀剑,而周围的纯路人竟能在第一时间集体相应。考虑到他们都是抵制耶稣会传教的中流砥柱,种种过激行为很难用商业纠纷来解释。
宫前之变险些让南蛮贸易提前中断
无论如何,宫前之变险些造成日本南蛮贸易中断。葡萄牙船长们在澳门召开临时会议,决定暂停平户航线,寻找新的安全港口。对岸的彼杵郡领主大村纯忠则看准机会,主动派人去和滞留九州的耶稣会传教士接洽。不仅邀请他们到自己治下的横濑浦停靠,还保证不收泊税,允许建立教堂、住院等常驻设施。
隔壁的大村纯忠趁机进行招商
于是,这片蛮荒滩涂迅速发展起来,并在10年后改名长崎。每年生丝交易量突破3000担,关税收入就高达1200贯,常住人口更是从200户暴涨到20000户。直到19世纪中期,都是日本唯一的对外交流窗口。
长崎迅速崛起取代平户的重要位置
至于平户岛,则重回依赖中国私人海商的单一路径。哪怕在17世纪,迎来荷兰、英国的两家东印度公司,却只维持很短时间就被长崎抢走生意。最后连中国商船都没能保住,经济上彻底陷入萧条。
时至今日,已沦为长崎市的下属行政单位,不再为历史爱好者之外的群体所熟知......
(全文完)
启盈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